首页  学院新闻
喜报|我院教师纪录片作品《高山牧语》在央视频展播!
发布时间: 2025-07-22

      2025年7月21日,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段瑞疆副教授创作的纪录片《高山牧语》在央视频展播。



高山牧语(上)



高山牧语(下)



作品介绍



      在海拔三千多米的昌吉市庙尔沟雪山牧场之上,《高山牧语》的镜头静静地记录着哈萨克族牧民对山一家,他和爱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成家,并且有两个非常可爱的孙女,大孙女达娜聪慧外向好动,小女儿娜尔玲机敏内向好静,还有二儿子今年大学毕业暂时还没有工作。大儿子在森林消防工作,儿媳妇在幼儿园工作。 纪录片影像沿着高山牧民的生活轨迹缓缓展开……

 在天山一号冰川的腹地,高山牧民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对山两口子已经渐渐老去,两个儿子没有一个会继承高山牧业,两个孙女的未来与高山的联系极为渺茫。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高山牧语传递的是时代变迁的符号,但未来是未知的,只能交给未来,我传递给观众的就是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创作缘起


 

 2023年冬的某一天,我带着几个学生采风寻找毕创选题,寻着山路在天山一号冰川的腹地前行,就是这次出发成为了《高山牧语》的缘起。当时对山一家进入我的视线只是因为邓慧颖和郭宇的拍摄对象去对山家做客,但就是那几个镜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温馨的家庭气质,这一瞥为后面的创作埋下了种子。

 2024年初冬,我终于来到了对山家勘景,短促的接触后,强烈的拍摄创作冲动在心中逐渐笃定,后续陆续接触到他的大儿子,儿媳妇,两个孙女,还有二儿子,这个纪录片的基本主题和表达已经基本在我的未来剧本中成型。


主题阐述


 

 对山一家就是很多哈萨克族牧民当下生活的缩影,老一代依然放牧但皱纹爬上额头,新一代开启城市生活面对重重压力,未来一代注定会延续城市脉搏。那高山牧语依然传递着温度,只是这温度不再那样炽热。现实在沉默中无声碰撞,记录也将继续,影片并未简单地给解答,而是让碰撞本身成为答案。

 当古老牧歌与现代节奏交织,《高山牧语》以近乎虔诚的凝视,捕捉了传统根系在时代湍流中奋力呼吸的姿态。影片告诉我们,有些告别或许无可避免,但总有些源自血脉的声响,会如雪山融水,固执地渗入大地深处。风会继续吹过牧道,无论前路指向何方,那高山之巅的生命回响,仍将继续……。


      新疆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正以实践为笔、行业为卷,全力驱动师生投身实践创作,课堂融于现场,作品对接市场,教学—实践—产业形成闭环。多部饱含新疆温度、讲述新疆故事的师生作品破屏出圈,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加。

版权所有:中国新疆·新疆艺术学院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团结路734号 邮编:830049 新ICP备050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