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光影流年
光影织梦·青春成章 | 新艺传媒2025届广电编导毕业展:59部作品,写给新艺的情书
发布时间: 2025-05-12

跨越山海,赴一场青春与土地的约定


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系用一场“教学成果与毕业展演”的双重盛宴,交出了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答卷。59部作品,844分钟,是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人用四年青春书写的“新疆答卷”——他们从华北平原,巴蜀之地,黄土高坡,齐鲁大地奔赴天山脚下,在牧民转场的漫天尘烟中追寻游牧文明;从非遗匠人指尖感受艾德莱斯绸的千年纹路;用镜头追逐阿勒泰地区萨尔乌楞村一群乡村孩子的对话。



59个故事,59种视角,既是学子对新疆大地的深情凝视,亦是年轻一代对时代命题的破题之思。


“我想让萨尔良的风吹散屏幕的边界”《天边的萨尔良》导演钟龙在谈及感受时讲道,“对于这样的边境村庄,我采用这样的题材和拍摄,是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和情感交流。”钟龙在展演现场难掩激动。《海潮腹语》导演梁诗琳在致谢卡片中写道:“谢谢各位老师点评我的片子同我进行交流,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当《巴尔鲁克山的芳华》的导演王安琪回忆拍摄历程时说:“我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在这一路上也遇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


最动人的告白来自导演玉苏普江·麦提努日:“我的拍摄对象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荒漠里,不论生存条件多么艰苦,他依旧在那里继续坚守着,我想让更多人通过镜头感受到他们为了下一代一直在努力着,”玉苏普江·麦提努日又接着说道:“其实,这个作品播出时我特别紧张,也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老师的赞美。”

这群青年用帧帧画面续写着新时代的边疆叙事诗,59部作品不再是孤立的影像,而是这一代大学生对土地最滚烫的注脚。


光影铸魂,师者匠心在镜头内外生长


三尺讲台背后,是无数个深夜的毕创批注与分镜重构。实践教学的跋涉路上,总有一盏灯比学生更早照亮片场。广播电视编导系的教师们,一直在坚守和诠释着“动态教案”,让课堂延伸成没有边界的片场,让教案化作流动的光影诗篇——当59部毕业作品在天山南北绽放时,那些藏在学生运镜里的蒙太奇逻辑、潜伏于田野调查中的文化自觉,皆是师者心血浇筑的无声片尾字幕


1、《海潮腹语》

作者:梁诗琳

指导老师:敬娜

剧情短片/39min


影片内容:冬季的午后,母亲的叫唤,林嘉禾再次踏上搬家的路途。失而复得的DV机,带她回到十二岁的童年假期。一个陌生的表姐,一段寄宿的时光,那些曾经藏匿于片段时刻的隐痛,随着她的追忆,渐渐浮出海面.....


2、《牧野有家》

作者:张君硕

指导老师:秦拓 朱岩

纪录片/29min



影片内容:《牧野有家》讲述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周边不断向远郊牧区扩张,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哈萨克族牧民的生产生活逐渐发生改变。在逐渐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牧民的生产生活也不得不做出改变。该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少年的视角去展现城市远郊地区的哈萨克牧民的风土人情。

3、《金泉牧场的父与子》

作者:玉苏普江·麦提努日

指导老师:彭飞

纪录片/14min

  影片内容:纪录片《金泉牧场的父与子》拍摄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叶亦克乡的金泉牧场,本片记录了昆仑山脚下金泉牧场的阿卜杜拉和儿子孜亚伍墩的放牧、剪羊毛、换季转场以及日常生活等过程。通过拍摄金泉牧场的这一家牧民,展现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放牧技巧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形成的生活智慧,体现出他们仍然在这片牧场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4、《马背医生》

作者:伊茜美

指导老师:鱼文博

纪录片/23min



影片内容:在绵延不断的阿尔泰山脉,哈萨克族的牧人仍遵循着四季轮转、逐水草而居的千年传 统,他们的生活与自然共生,却也面临着疾病与医疗的困境。《马背医生》将镜头聚焦于 一位哈萨克族牧医——木拉特别克·马拉甫。本片跟随这位草原医生的足迹,一方面,记录他的行医故事,感受孤独与坚守的重量。另一方面,以医生为中心侧面讲述牧人们在四季轮转中无论顺境逆境,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5、《天边的萨尔良》

作者:钟龙

指导老师:景德军

纪录片/23min


影片内容:萨尔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这个村庄离中哈边境线不足100米。故事从我在萨尔良认识了三位二年级的小朋友开始,我同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共同组成了这部影片。


6、《巴尔鲁克山的芳华》

作者:王安琪

指导老师:朱岩

纪录片/20min

  影片内容:《巴尔鲁克山的芳华》讲述了一群“00”后女孩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故事。本片旨在弘扬兵团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女性的风采。影片聚焦孙龙珍民兵班的女孩子们,展现了她们传承兵团精神,肩负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她们无私奉献,扎根祖国最西部,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祖国的边疆安全。


7、《我“讨厌”的他们》

作者 卢欣奕

指导老师 朱岩

纪录片/17min


影片内容:这部作品是以综艺短视频为外壳,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一部创新性纪录片。该作品将镜头对准导演的家人——爸爸妈妈和姐姐,故事从对“家乡”的讨厌情绪切入,逐渐延伸至对姐姐、母亲和父亲的复杂情感,在这份从讨厌到爱的转变中,深入探讨了关于爱的表达与本质。

8、《我的家》

作者:吴志超

指导老师:鱼文博

纪录片/14min


影片内容:纪录片《我的家》以作者本人家庭为叙事核心,用深入的反映家庭内部的情感关系与情感纠葛,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与和解,揭示出家庭责任的深刻内涵,深入探讨了亲情纽带这一复杂而又紧密的关系。


9、《探秘草原坎儿井》

作者:努尔阿丽耶·艾则孜

指导老师:段瑞疆

纪录片/9min


影片内容:纪录片《探秘草原坎儿井》是以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去了解探索草原坎儿井,用参与式纪录片的方式展现出一个地下伟大的水利工程.


10、《土陶人家》 

作者:萨吾提江·如则

指导老师:阿不来提·吉力力

纪录片/16min


  影片内容 :聚焦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纪录片以英吉沙土陶技艺为载体,探寻传统手工艺在历史长河,记录匠人用双手与自然对话智慧,挖掘土陶中结的生活知识,展现传统技艺在现代化冲击下坚守,困境与新生。



版权所有:中国新疆·新疆艺术学院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团结路734号 邮编:830049 新ICP备050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