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6日,传媒学院在图书馆6楼图阶教室开展了传媒艺术论坛系列活动。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新疆师范大学荣休教授,影视人类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疆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23位“十年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刘湘晨教授。本次论坛由新疆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孙晓青教授主持。参与本次论坛的有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姬彬以及相关专业的老师、同学们。

图 1 刘湘晨教授
本次艺术论坛主要围绕刘湘晨教授的两部记录电影《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渡过塔里木河的船》开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组织师生现场观影、刘湘晨教授讲座分享、学生现场提问交流。

图 2 记录电影《渡过塔里木河的船》

图 3 记录电影《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
刘湘晨教授在《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观影结束后,分享到,这部影片是他在帕米尔高原拍摄23年记录电影的一个结束,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刘湘晨教授始终强调田野调查的重要性,他从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经历出发,以一个记录片作者的口吻和同学们举例说明了田野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此外,在记录电影《渡过塔里木河的船》的分享交流中,刘湘晨教授从记录电影的作品构成论角度出发,围绕自身作品和创作历程,分享如何在众多的文化符号中选择最能表现民族或者地域特色的方式方法。

图 4 讲座现场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影片和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刘湘晨教授进行了交流。
Q1:刘湘晨教授您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怎么去甄别纪录片真实与否?
刘湘晨教授通过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特征和区别,详尽地为同学们解答了在纪录片发展中人们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讨论,接着刘湘晨教授又结合自己的纪录电影《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谈了自己对于纪录片真实性的理解,他提到,没有极致的体验,影片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在影片中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不断遇到挑战,迎接挑战的过程就是最真实的。

图 5 讲座现场
Q2:刘湘晨教授您好!田野调查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刘湘晨教授在和同学交流这个问题的时候,一直秉持着平等的创作理念。他提到,不能因为创作者拿着拍摄的设备进入田野就产生一种不平等的感觉,机器并不能带来一种俯视的权利,创作者必须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一切文化,并且要不断学习了解其生活习惯、信仰等等。第二个创作理念就是真诚。刘湘晨教授以他在帕米尔高原进行的田野调查为例,他讲到,塔吉克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次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们都会很高兴,并且会制作新鲜的馕饼招待客人。客人每次吃的都是又大又新鲜的馕饼,而客人剩下的小的馕块都是自己家人吃。当真正融入到这个田野当中,已经不再是客人了,而是变成了家人,你就会开始吃一些小块的馕。

图 6 学生现场提问
本次艺术论坛,同学们收获满满,在纪录片拍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思考和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去展现纪录片的意义和价值,更好的记录逆境和顺境、矛盾与冲突。刘湘晨教授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从拍摄纪录片的学术观察与思考、展现纪录片的意义和价值、影像表达与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同学们在纪录片拍摄的创作思路及实际操作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为传媒学院全体师生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引发了师生们热烈的讨论,点燃了师生们创作纪录片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