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二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在北京开幕。此次学术展秉承“在视觉深描中看见历史,在纪实影像中典藏记忆”的宗旨,致力于搭建一个全面规模的民族志电影收藏、展示、研讨、学术交流平台。

由我系段瑞疆老师指导,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陈志定同学的作品《坎苏人家》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第二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并为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通过持续不断地搭建民族题材纪录片收藏、展映、交流平台,中国民族博物馆将构建起“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面向国内和国际进行展示、研究、交流,以保存和传承中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和多元文化。

最近频繁上微博热搜的有三个字。
“信念感”。
这是燃爆各大播放平台de一档节目《演员的诞生》里“国际章”章子怡diss郑爽所说的。

我觉得演员这个职业是应该得到敬畏的。
因为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情绪、身体、心灵全都奉献给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角色。
——章子怡
然而编编很有幸地和我们本期获奖的陈志定学长聊了一会儿在坎苏牧场拍摄纪录片的一些经历。
deng~deng~deng~
接下来带小编将带你们体会一下拍摄纪录片所谓的“信念感”。
这个有很多。
首先是语言沟通障碍吧,对于哈萨克族语我只会一些简单的日常口语问话,基本上是通过手语来交流。
第二个是牧场找不到商店。如果要买东西的话,得骑上马,跑上半个多小时才能找到有卖东西的地方。
第三个是没有电和信号。他们那边充电的话只能靠太阳能发电机。白天有光的时候充一下电灯之类的,其他的都是摸黑进行的。
没有信号,手机通讯处于一种屏蔽状态,只有爬到山顶上才能有信号,看看手机,发个消息之类的。对于当下九零后,长时间没有信号就像拿不到手机一样,这是无法忍受的。
因为发电机发出来的是直流电。不是交流电,所以摄影机电池很容易毁坏。
对于这个来说的话有点尴尬。就是你到底是充还是不充,不充的话就没电,充的话电池容易坏。
这关系到取舍。